藏品名称:青花富贵祥和盘口瓶
规格:口径:7.3cm/底径:8.2/通高:29.9cm
明成化青花瓷是汉族传统名瓷,分官窑,民窑两种。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历时23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全面恢复正常,是汉族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成化青花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一类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与后来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款识详解:
成化款似有专人书写,比较规范,字体基本一致。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为双线方栏,这种款书写在杯底最多,少数盘、碗、洗也有这种款,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子双行双圈楷书款,在盘、碗、瓶、罐底部为多,有少部分书于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大多在黄地青花盘外口和高足杯内使用。
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曾将成化六字款概括成六句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
第一句是指款识上的“大”字,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过高。第二句是指“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生硬,第三笔直立向下和有向右方弯倒的。第三句是指“化”字的人及匕字上端相平或有高低,但差别不大。第四句是指“制”字上的衣字第二笔一横,不能越过右方的立刀,“制”字多半是上丰下敛。第五句是指“明”字左边的日字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与一般习惯写法不同。第六句是指“成”字末笔的点,有点与头平的,有点与肩平的,有点在腰间的。上述情况是绝大多数成化窑瓷器款的书写方法,但也有例外的,即“大”字第二笔上端只要过高,“制”字衣横必然越过刀外,这种写法笔道较细较草,不过在彩瓷中极为少见。虽然如此,但其整个风格仍与前述的一致。
此件藏品简介:
此瓶盘口,细颈、垂腹、平底圈足,整器造型规整,线条优雅端庄,腹部绘主题孔雀纹图案,整器通体施釉温润,青花发色沈稳,色调沈静。整器自口沿而下共分三重纹饰:1、颈部中端绘三角蕉叶纹,下部回形纹围绕一圈,造型生动,笔法独特;2、颈部下方绘缠枝花卉纹一周,青花发色纯正深沈,先以重色勾绘轮廓,再以浅色渲染,层次分明。3、腹部绘孔雀纹主题,通体青花纹饰,弧壁一周绘孔雀(2只)穿梭于花卉之中,孔雀双目炯炯有神,细目弯颈,翎羽丰满,长尾华丽飘逸,健硕有力,意气风发,近底部绘回形纹,纹饰呈祥;底足露胎,圈足内施白釉,中间落青花双圈“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明代风格。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