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料冒充籽料:

  和田玉分山料、山流水及籽料,籽料因其圆润纯净的特质倍受收藏者的青睐,也因此价值最高。造假者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于是将棱角分明的山料或山流水模仿籽料的样子切割、雕琢,仿制成籽料。这样的仿冒品其本质依然是和田玉,肉质、光泽度都优于一般的仿冒品,若再加上假皮,足以乱真。

  为了节省成本造假者也会选择很多外观与和田玉相似的玉石、矿石进行滚料磨圆。其中比较多见的有卡瓦石、韩玉、青海料、俄料、岫岩玉、阿富汗玉等。以上材料仿制而成的和田玉有些易于鉴别,有些则需要通过一些特殊手段进行鉴别。

  滚料磨圆的具体方法是用装有卵石和水的滚筒、水拌机或球磨机等对小块或大块的山料、山流水及岫玉料进行机械磨圆、纸打磨、布轮抛光、上光等表面处理,滚磨仿造其卵石状外形,做出类似于天然籽料的外部特征(如磕碰的痕迹)。通过磨圆的籽料形态大多不自然,透明度偏高。

【2】喷砂造假和田玉

  所谓的喷砂,就是用一些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的颗粒,通过喷砂机的工作。使其附着在料子的表面,形成一些类似毛孔的凹凸不平的一个面。

  喷砂后拿出细看,挑选不像的地方,用磨棒继续磨,然后再喷,再磨,再喷......反复多次,直到毛孔相像为止。不过分辨也不是那么困难,真毛孔一般都不是密集均匀存在的,而喷砂制作出来的毛孔与天然籽料上的毛孔相比分布过于均匀多且一致。

【3】去黑药水造假和田玉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黄沁料都伴有大量的黑点或者脏沁,这些脏沁靠雕刻是做不掉的,那怎么办?于是就有人就在去黑药水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新的药水,能够把黄沁里脏沁黑气一一拔出,这样一件干净漂亮的黄沁就最终呈现在你的面前了。

【4】抛光料加假皮的造假和田玉

  第一眼就看到那颜色太不自然了.最多的是橘红色,这类籽料基本没汗毛孔.料子也透.大多为次品料,非和田玉.一般玩家都可以分辨的出,卖家不会在行家面前拿出来.这类东西大多归纳为一个箱子.所以建议入行未深的朋友遇到这类卖家要表现出很懂的样子才不会被蒙.

【5】药水煮“皮子”造假和田玉

染色做假皮:

  染色做假皮是仿冒和田玉的必杀技,几乎所有仿冒的和田玉都会进行染色造假,只因皮色会让仿冒品看起来更真,好的皮色更会让一块普通的籽料价值翻番。而染色做假皮的方法可谓百花齐放,多种多样。

血沁法:将活牛或活羊的腿部割开,把和田玉放入并缝合,经过长期的血液浸染作用使和田玉沁色,冒充红丝沁。但其缺乏天然和田玉皮色。

铁锈浸染:即伪造黄土锈法,用铁皮屑与热醋浸泡和田玉,埋入地下,数月后取出,其表面会带有铁屑腐蚀的深红色橘皮纹,杂有土灰斑;或者浸泡于河流中,经过长期的河流磨蚀和冲刷作用,使红色铁锈浸入其中,然后再进行火烤、烧等沁色处理。火烧可使和田玉料受热产生粗细裂纹,质地变得疏松,因此其皮色多发黄,浮于表面,表面可见未烧透的点。

煨炙染色:把涂上NaOH的和田玉料埋入热灰中煨闷2~3天,取出在100~120℃下加热2小时,然后迅速冷却,在形成的绺裂处涂抹化工试剂(如铁红、姜黄、朱砂),再经高温高压处理制成仿和田玉籽料。其皮色多呈鲜艳的枣红色,层次分明。可通过使用冷光源照射,观察其内部沁色与外部皮色的颜色是否一致即两者是否渐变过渡来辨别。

  有些作伪者将新疆和田料或其他产地的玉料磨光,把不是籽料的做得像籽料。作伪者用化学原料与水混合,将材料浸入其中,进行煮制。他们可根据煮制时间的长短,分别做出不同颜色。煮的时间越长,沁得越深,有些经过煮制的玉能十多年不会褪色。

【6】机器盘磨抛光造假和田玉

  有些商贩用各种产地的玉料来代替和田玉,比如用大山料,利用机器进行翻砂磨平,然后进行盘玉。盘玉还要分“急盘”和“缓盘”。“急盘”就是24小时不停地进行人工擦拭、打磨,把它那种光泽抛出来。“缓盘”就是戴在身上,经过与身体多年接触使玉产生光泽。“有些作伪者还会给玉做出毛孔,但假毛孔整齐、不自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假技术也是再不断的更新,所以即使是我们这种淘玉玩籽十多年的玩家也依然得不断的学习,当然理论终究是需要建立在实践上的,所以要想更好的区别和田玉真假籽料,少吃药,就要多上手多对比多积累经验。

下面再介绍一些和田籽料的九种肉眼鉴别方法:

方法一:表面观察

  和田玉籽料表面光滑,温润,光泽度强,在河水的搬运、冲刷过程中碰撞,多会留下大大小小的裂纹及碰撞坑。裂纹处一般都被氧化物填充或经氧化形成糖皮(氧化面)。仿籽料外型和和田籽料差不多,但光滑度、光泽度都较低,表面的裂纹及碰撞坑多带有人工的痕迹。

方法二:反光光泽观察

  对着日光观察反光面(边角部分),和田籽料在转动过程中及放大检查看不到打磨面及打磨痕迹,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均匀无变化,仿籽料放大检查可以观察到打磨面,呈线条状、片状,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有变化。

方法三:碰撞坑的观察

  和田籽料表面的光滑度达不到人工打磨的程度,如果表面的光滑度高,看不到碰撞坑,则为造假。如果能看到碰撞坑,光泽度必定低于和田籽玉。

方法四:碰撞坑光泽的观察

  籽料碰撞坑内平滑,光泽度与外部光泽度基本一致,造假滚料的人为坑中光泽度与外部的光泽度相差较大。

方法五:皮与肉的观察

  观察籽料皮下紧挨着的“肉”。由于真籽料的皮色和毛孔等都是经历很长时间形成的,紧挨着皮的肉,不可能一点影响不受。如果看见一块籽料的东西,皮和肉是截然分开,没有一点“过渡”的感觉,那么就值得怀疑了。真籽料的皮色,在紧挨着皮的肉也会有一点点过渡色的,当然,这个要在截面才好观察的。而且,更重要的真籽料特征是:毛孔和皮色会像一根根小钉子一样延伸到紧挨着皮的肉中。

方法六:裂纹观察

  和田籽料90%以上都会有大小不等的裂纹,裂纹处颜色深于附近颜色,但颜色差别不大,为渐变过渡状。仿籽料裂纹处颜色与附近颜色差别大,不完全沁染,有时可见具方向性,近似网状。要注意一些在裂纹处及附近的二次染色,裂纹中心的颜色放大检查可见颗粒为通体所染的颜色,裂纹附近的颜色没有渗透深度,颜色边缘有涂抹感及漂浮感。

  假皮比较肤浅,颜色较鲜艳。有裂缝的地方颜色深一些,其他地方相对淡些。人工磨光料的裂纹往往只是单纯的一道线,线里并且有沁色,这些沁色一般都是外重内轻,而籽料的正好与之相反。

方法七:杂质部位观察

  有些和田籽料有一定的杂质,比如:白色斑点、黑色斑、起皮、结构较粗等缺陷。为了掩盖这些缺陷,在杂质部分进行染色。染色后一般都会通体染色或只留下局部质地较好的部位,而且所染颜色都较深,较艳,留下没有染色部位与糖皮接触带整齐,清晰有时呈直线状。

  方法八:糖皮部位观察

  真糖皮是因为和田籽料中含铁经天然氧化而形成的氧化面,质地不同渗透程度不同,颜色自然与和田籽料融为一体。和田籽料中的糖皮都存在于裂纹处及附近结构较粗部位。所有糖皮有光泽度,结构越细部位光泽度越强。仿籽料染色糖皮一般都在裂纹处或在结构粗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容易吸收染料,糖皮表面光泽度低或没有光泽度,表面粗糙,是因为染色过程中加热使水分缺失的原因。还有一些对产品进行激光上色的要特别注意,所有部位质地都好,只有有颜色的部位质地粗,放大检查表面呈近似颗状。还有一些产品,有些糖皮光泽度强,有些糖皮光泽度弱,是因为糖皮处没有进行抛光或染色,糖皮在高温抛光过程中褪色引起的。

方法九:触感

  天然籽料的表皮抚摸起来会有一种阻力感,这就是玉石中的“汗毛孔”与人手摩擦。而滚筒籽料手摸会更光滑平整,有种滑手的感觉。

  籽料的鉴定要综合几个方面考虑,有的时候并不是一两点能说清楚。在这个造假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最重要的还是上手实物,多对比,只有多实践,才能积累更多的关于籽料鉴别的经验,才会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奥妙。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