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瓢壶的由来

  关于石瓢壶的起源,有人说是陈曼生在溧阳任知县时,有一次遇到一个乞丐拿着石器行乞于街角,曼生见那石器造型独特、外观古朴,便将其买下,并将形状加以多次修改,最后做成石瓢壶,并题之“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流传至今。

  也有人说“石瓢”早称为“石铫”,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味道好,于是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又有“梁”的“铫”来煮茶,正是早期的“石铫”壶。到了顾景舟时期,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从此”石铫”均称为石瓢壶。

  无论是何种由来,石瓢壶就这样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的特色流传至今,且长盛不衰。

石瓢壶的特点:壶中百变,首推石瓢。

  石瓢壶是紫砂传统器型之一,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古朴;壶嘴简洁见力度,壶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

  平压盖及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从形制上比例之度符合美学的“黄金分割率”。

石瓢壶适合泡什么茶?

1、开口大的紫砂壶,适合泡不能闷的茶。

  比如绿茶,包括龙井、碧螺春、毛尖、白茶、龙井、银毫等等,这类不能长时间闷得茶,要用开口大的紫砂壶泡,泡的时候可以选择把壶盖掀开泡。

  2、开口小的紫砂壶,适合泡能闷的茶。

  比如红茶,包括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等,乌龙茶,包括铁观音、肉桂,黑茶包括普洱、圆茶等等,这类可以闷得茶,用开口小的紫砂壶泡。

  另外,什么壶配什么茶,还是要根据你喜欢喝的茶来进行选择紫砂壶的,而不是让紫砂壶来选择你的口味,因为壶是配角人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判断全手工石瓢壶?

  第一步:石瓢烧制后壶口下方2毫米出留下一圈接片痕迹的大概可以确定全手工,但不能完全确定;

  第二步:看壶口内侧,从壶口内侧往下至少1厘米这段距离是否有拍打身桶出现的自然收缩褶皱纹理;

  第三步:看壶内壁章,由于石瓢壶的底直径和口直径相差比较大,呈梯形,需要拍打壶身很多次才能成型,大家都知道全手工壶内壁章是在拍壶身之前打上去的,当壶身慢慢成型也等于慢慢变形,里面的内壁章(按方形章为例),也会随之变形,壶型变梯形,内壁章也会跟着变梯形,这是物理原理,永远无法改变的。

石瓢壶制作大师

  顾景舟大师最为著名的,就是五把传奇的大石瓢壶,除此之外,顾景舟大师还制作了子冶石瓢、矮石瓢、小石瓢等。

  说到石瓢壶,不能不提陈光明。陈光明活跃于清末民初,和顾景舟一样,也曾在上海仿古。顾景舟评价说,当时上海仿古的紫砂艺人中,陈光明的手艺最高。遗憾的是其所制壶器流传至今的甚少。

  石瓢壶经多人改良,很多石瓢的器型以人来命名:彭年石瓢、子治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此外冰纹石瓢、大矮石瓢、六方石瓢、锦囊石瓢、高石瓢皆发轫于此,但终归万海归宗、同出一源。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