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琥珀蜜蜡的由来
看过一些书,发现世界各国人民其实很早很早就发现琥珀蜜蜡是件好东西是件宝贝。老外叫琥珀叫Amber,含义来源于拉丁语精髓的意思。在中国最早叫琥珀叫“虎魄”认为是老虎死后魂魄侵入地底下结晶。
您想象一下远古时期,那会儿地球上都是树,树上一滴滴的分泌着树脂,啪一滴包裹住昆虫的树脂滴到地上,啪一滴包裹着植物的树脂滴到地上,诸如此类。这些包裹物在地面上凝固后,由于地壳运动被掩埋入地底下发生石化作用,然后再由于地壳运动,这些琥珀结晶再次暴露出地表。
在国外有些地方把琥珀和蜜蜡区分开来,认为是两种宝石。在国内认为琥珀和蜜蜡是一家子的都是树脂化石,都属于有机宝石。
二、琥珀的特征
琥珀是由琥珀脂酸、琥珀松香酸、琥珀酸盐、琥珀油等形成的。
琥珀是非晶体,所以琥珀可以形成各种形状,琥珀的熔点在150~180摄氏度,燃点在250~375摄氏度,也就是说:在150度的时候,琥珀就会开始变软,到250度的时候,琥珀就从固体变成气体了。
有兴趣做实验的同学谨慎谨慎,拿碎料边角料试试就行了。琥珀容易溶于硫酸和热的硝酸,要注意的是,琥珀还有可能溶于酒精、汽油、乙醇,这些东西可能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会有,请让您的宝贝远离这些东西。
琥珀的莫氏硬度在2~3,非常软。所以在存放及保养上有一定的讲究。随后会说到,琥珀原料为树脂光泽,抛光后多为玻璃光泽。在行业内区分琥珀和蜜蜡就看是否透明。琥珀的透明度可以从透明到半透明到不透明,这也就是琥珀到蜜蜡的过渡。
以前有个业内资深的朋友告诉过我蜜蜡之所以不透明是因为蜜蜡富含琥珀酸,但是随着佩戴时人体的温度、时间的推移,慢慢琥珀酸挥发掉后。蜜蜡会逐渐呈半透明甚至透明状。我觉得这个听起来挺靠谱的,很多老蜜蜡看着都是半蜜半珀的样子,多为半透明状。另外就是琥珀的颜色和氧化有关系,氧化的程度越高,琥珀的颜色也就越深。
三、琥珀蜜蜡的种类
关于琥珀蜜蜡的产地,简单说一下:大家了解下就行了,世界上盛产琥珀的地方有俄罗斯、波兰、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等等。海珀的主要出产地就是在波兰,蓝珀的主要出产地是在多米尼加,墨西哥有种蓝绿珀。
1.血珀,为什么要第一个说血珀,因为我发现很多初入琥珀门槛的同学都有点儿魔障,都冲着血珀来。以为血珀是琥珀里的最高品种,基本上市面上出售的血珀都是烤色的,也就是靠人工加热加速氧化形成,在上一节我提到过。琥珀的颜色,氧化程度越高颜色就越深。所以现在在市面上,很多深色的深红色的血珀无一例外,都是烤色的。不过现在这也成为行业内默认的一种优化处理。
2.金珀,金珀的特点顾名思义就是金灿灿啦 还有就是,一般来说,金珀的透明度都非常高。从欣赏角度上来说,很讨巧,有很大的受众面。在琥珀界里,纯天然品质高的金珀是很名贵的
3.蓝珀,天然的蓝珀非常的罕见,自然光下蓝珀不是蓝色的。或者说,有点儿隐隐发蓝。需要在光线下转动找到恰当的角度时才会发出蓝光,还是那个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我。
把光放在蓝珀的后面蓝珀的光线很会蓝。天然的蓝珀其实比天然的血珀还要少,所以价格非常高。蓝珀有个特征,这个可能雕刻师傅最能体会到。蓝珀有芳香族,在雕刻的过程中会散发很浓烈的芳香味。而且蓝珀极少会含有昆虫啊、植物啊、气泡啥的。所以蓝珀本身不会有结晶花,要是看到蓝珀里有晶花,这个就要谨慎了。
4.绿珀,绿珀多为透明的,致色原因是由于琥珀中含有硫化铁或者含有植物残片,天然绿珀也非常少。
5.虫珀,从被琥珀包裹的昆虫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然后就可以克隆出远古时期的昆虫了。斯皮尔伯格阐述的概念和这个有点儿像虫珀里的昆虫分活虫和死虫两种。除了会包裹昆虫以外,其实还会包裹植物:比如树叶啊、花瓣、甚至有包裹水滴的。从琥珀(水胆琥珀)价值上来说,虫珀的价格很高。
6.蜜蜡,蜜蜡是半透明到不透明的琥珀,颜色很多种,就不一一举例了,笼统点儿说,有金黄色,棕黄色,蛋黄色,鸡油黄,白色,等等。主要是黄色最为普遍,蜜蜡有蜡质的或者树脂状的光泽。
7.金绞蜜,金绞蜜现在市面上玩儿的也比较多,也的确比较好看。金绞蜜其实就是透明的金珀和半透明的蜜蜡相互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有绞丝状的琥珀。
三、琥珀的仿制品们
在中国的市场上,仿冒琥珀的东西有很多种。有用玻璃、玉髓、塑料、松香等等。我觉得用玻璃和玉髓的我就不讲了吧,硬度都摆在那里了。这个应该很容易区分,说一些不太容易区分的。
1.树脂 这个其实在讲琥珀鉴定的时候提到过了,用乙醚,把乙醚滴一滴在树脂上,过几分钟用手摸摸看,会发黏,真的琥珀不会;
2.松香 这个其实挺像琥珀的,可是没有经过历史的熏陶。松香的硬度很低。用手捏的碎,琥珀用手指可捏不碎;
3.柯巴树脂 这个倒是可以多说几句,柯巴树脂顾名思义,也是一种树脂,但是柯巴树脂没有被沉淀过,也就是没有被石化。埋入地底下的时间不够,国外有人这么分琥珀,新旧琥珀、旧琥珀就是我们说的天然琥珀,新琥珀就是柯巴树脂。柯巴树脂很脆,不太能雕琢。除了用乙醚以外,还可以用酒精。把酒精滴在柯巴树脂表面除了会发黏滴到的地方还会变得不透明。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