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壶不仅外形别具一格,在实用性上也匠心独运。壶身呈圆弧形,颈饰缠枝牡丹,丰满华贵,颇具立体感,主体部分双面开窗,有花开富贵的喜鹊,底部一圈绘红色缠枝花瓣,整个壶身没有盖子,上端开如意小窗绘花卉鹊鸟纹,呈鸡心状,十分的精美,其独特之处在于酒需从底心管口倒入,这样酒会不会从底部流出来呢?别担心这个酒壶叫“倒流壶”不会向下溢漏一滴。

粉彩花卉鹊鸟桃心壶鉴赏-高15cm,嘴把距18cm,腹宽11cm,底径8cm。

  在新婚之夜,新人行交杯仪式,此酒壶象征着两位新人心心相印,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倒流壶,因壶底中心有一通心管又称内管壶,是始于春秋时期,流行于唐宋,完善于明清的壶式之一。倒装壶奇特的构造,巧妙的内部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向壶内倒水需从底心管口倒入,又称倒灌壶、倒装壶。据有关资料记载,“倒流”壶在宋代时最为出名。到了元代,其工艺发展得更加炉火纯青。据《元代瓷器目录》记载,“倒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需经过3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较复杂。将这3道工序烧制好后,然后依次连接起来才组成了构造精巧的元代“倒流”壶。由于该壶逆反了传统的壶顶注水法,而是把壶倒过来,将水从底部注进壶里,放正后倒出,因此被称为“倒流壶”。

  倒流壶最早产生于何时,仍没有定论。

  宋、辽、金时期,倒流壶较为流行。宋代制瓷业有较大发展,当时窑口林立,瓷器品种繁多,北方定窑的白瓷,耀州窑的刻花青瓷,磁州窑的白釉黑花瓷,钧窑的窑变瓷等,以其丰富的装饰技法构成了北方瓷器的独特风格。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件五代耀州窑青釉剔刻花狮流倒装瓷壶,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土于陕西彬县,该壶集捏塑、剔刻、模印装饰于一体,技法运用纯熟老练,纹饰疏密有致,过渡自然。壶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深沉,素雅润泽,展示了五代耀州窑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