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瓷器创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时间很短,但是却留下不少佳作!这种瓷器就是——炉钧釉瓷器!

  炉钧釉为景德镇在清雍正年间仿钧窑而烧出的一种低温釉,制作时先由高温烧成素胎,然后在瓷胎上施以不同的颜色釉,再经低温炉火二次烘烤而成,用烘炉进行釉烧。在坯上施2次含铁、钴为呈色元素的釉料,在烘炉中烧成蓝紫相间,色彩斑驳淋漓的色釉。

  清代传世的炉钧釉瓶、尊等器中以青蓝色居多,有红绿相间的麻点纹,称“晕炉钧”,多为雍正时期烧制;上有蓝绿相间的麻点,称“素炉钧”,多为乾隆时期烧制。因史籍有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故名‘炉钧’。

在陶瓷历史中,炉钧瓷自称一脉,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作品造型端庄典雅,手拉坯捏合而成成型,工艺精湛,造型独特,胎质细密,瓷化程度高。

  二是其釉色古朴凝重,色彩丰富,艳而不俗,颇有高古之风。很多都仿古青铜器时代器型。

  三是作品窑变结晶与釉色浑然天成,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精美绝伦。

  四是因为釉面纹路奇妙,亦真亦幻,梦幻精灵,令人遐思。

清乾隆炉钧釉双狮耳六方撇口尊

瓷器制作工艺中,六方器型是制作中非常困难的模式。它需要制作者先捏出来六片形状的胎体然后对接起来,制作方法非常复杂而困难。

  此种制作方法入窑烧制过程损坏严重,制造成本极高,故精品少之又少!价值巨大!

漂亮的压款

炉钧釉瓷器均是二次入窑烧制而成,每次都是人工无法控制和掌握其颜色的变化而成。也就是传说中的——窑变瓷器!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