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邮票也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财源来源。我国的第一枚邮票是“大龙邮票”,因历史没有详细记载,所以,对于大龙邮票的具体发行日期尚存争论。根据现有的是历史文献及实物考证,大龙邮票的发行确定在大概的1878年7月底8月初。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英帝国用洋枪大炮轰开了自以为“天下老大”的大清国门,窝囊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上海、汉口、烟台等一批大中城市也相继开放为通商口岸,即商埠。于是洋人们凭借他们的特权,争相在商埠设立各自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并下设“书信馆”,负责邮件传递。

显然,这些“书信馆”实际上就是殖民者在我国境内擅自开办的地方邮局。而由外国殖民者发行的邮票就叫做“商埠邮票”,也叫“客邮”。可能是当年发行“黑便士”邮票让英国人发了大财,1863年英国人最早在租借地开办了“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并在两年后率先发行了“上海工部局大龙邮票”,也就是人们经常戏言的“伪大龙邮票”。

当然,这里的“伪”可不是伪造的伪,而只是说它的出身不如真正清朝“大龙邮票”来的正统而已。此后,汉口、九江、镇江、芜湖、南京、威海卫等地的“书信馆”也陆续印制了商埠邮票。直到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实在看不下去了,正式开办了国家邮政,商埠邮票才被叫停。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