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生于明代嘉靖年间,著名书画家。在书法和绘画方面,颇有造诣,至今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供后人观览和研究。 董其昌的画作 绘画方面,擅长山水写意。
董其昌的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其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他运用泼墨、点墨等绘画技巧,将景物的线条、深浅程度等勾勒出来,让画作更有写实感。董其昌认为山水画太过单调,所以,在完成画作之后,便将隽秀的书法展现于画作之上,让画作看起来更有意境,主旨更为饱满丰盈。
作为明清之际文人画家的典型,董其昌的艺术及其理论有其代表性。对于董其昌的绘画及其理论的认识与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传统文化与艺术,拓展当代中国画发展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祥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在当时书法上就有“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临沂邢侗、晋江张瑞图、须天米钟并列;绘画上有南董北米之说。他与莫是龙、陈继儒提倡“南北宗”之说,即把“院体”山水画与“文人画”人为地分为南北两派。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
书法方面,更被后人推崇、学习。董其昌对书法的悟性很高,从模仿颜真卿、王羲之、米芾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开始,他逐渐从前人的书法中,找到自己的突破点,结合唐、宋、元等朝代书法大家的书写优势为一体,并开创了自己书法优势。字体飘逸隽秀、下笔苍劲有力。
董其昌的书法造诣很高,就他本人而言,对楷书极具自信心。 董其昌对书法甚是痴迷。很早开始便专研书法艺术。
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
在笔墨上追求一种生、拙、古、真、淡的趣味。
董其昌在临摹前人书法基础上,将自己的创新意识融于其中。字体淡雅隽秀,刚劲有力,尤其在草书和楷书方面,造诣颇深。
董其昌自幼在字画方面造诣颇深,因为爱好的缘故,自己一边在读书考取功名之时,一边研习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并进行描摹、创新。最终集各家书画优势为一体,成为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对后世书画创作影响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