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硬笔书法考试大纲》,从几个主要方面,说明硬笔书法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供指导教师和考生们参考。
一、书写自然流畅
《考试大纲》要求“用笔点画较为流畅”。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比较,更要有流畅的书写性。
一些考生在起笔、收笔、转折处书写存在过重的停顿性的顿、按用笔,影响了书写的流畅、笔画的呼应和结构的安排。
要强调笔画的简约性、流畅性,避免这些停顿、重按之笔,注意轻松书写。尤其要避免一些大楷(颜真卿、柳公权楷书)过重的起笔、收笔、转折顿笔。多参照书写性强的赵孟頫大楷和王羲之、钟绍京、赵孟頫、文征明等的小楷。
二、笔画适当变化
要正确理解《考试大纲》提出的“用笔点画有轻重之分”、 “笔法有变化”、 “笔法变化丰富”等要求。
一要避免简单的直来直去、粗细一律,在曲直、方圆、肥瘦上适当变化。
二要防止刻意模仿毛笔笔画形状。避免碑刻类字帖的刀刻方形,弱化毛笔性的粗细对比。在撇、捺、钩、提等笔画的收笔处适当提笔出锋,有自然的肥瘦轻重即可。
三、结构参差生动
《考试大纲》要求“字形结构较为平正”,“字形结构安排规整”,“字形结构生动”。硬笔书法更重结构。笔画的简约和书写的流畅,更有助于结构的顺利安排。把重点放在结构的平衡稳定、比例协调、疏密得当、参差错落上。
所谓“字形结构较为平正”、“字形结构安排规整”,不是要写得方方正正,四维均齐。从“生动”的更高要求看,要写出斜中取正、参差错落、大小变化的多样体势。
四、书体特性明确
一些试卷在用楷书以外的“其它书体”书写和创作时,存在不足,对书体特性把握不当。
从隶书看,许多考生没有掌握隶书的水平性平衡的基本特性,楷化、侧势问题明显。
行、草书的问题较大。楷法痕迹浓重,书写拘谨,僵板。甚至一些考生书写的行、草书不见法度,太随意。笔画草率流滑,结构支离破碎。
要注意,行书并非楷书的连笔书写,它有因势生形、笔画呼应、横的短化、捺的点化、钩的引带化和体势圆活等特性。
建议以王羲之、颜真卿、文征明、王铎等古代经典毛笔行书字帖为范本多做练习,避免学习当代个人书风的硬笔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