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壶的来源,根据传说唐朝年间武则天一日梦幻云中祥凤,嬉与牡丹丛中,“毫光酒风雨,纹彩动云霓。”饮食自然,自歌自舞,“醒时为南柯一梦,后释为”见则天下安每日执壶把盏”此乃幸事也,后既口渝耀州陶瓷能工巧匠,制做一把凤嬉牡丹壶。武则天每日执壶把酒,聆听凤鸣富贵吉祥,以祀国泰民安。这就是凤鸣壶的来源。
紫砂壶中亦有凤鸣壶一说,但是紫砂壶中的凤鸣壶不是指壶的形状,而是功能。据古书上记载,凤鸣壶在注入水后,往外倒水时,能发出清脆的响声,像凤凰啼叫一样,故名凤鸣壶。
凤鸣壶的原理是壶盖下的瓶颈只有一半是中空的,另一半为实体,因而倒酒时,气体冲击瓶颈发出声音。
1、紫砂“凤鸣壶”的光货造型
紫砂“凤鸣壶”的壶身略扁,端庄高贵,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设计上空间明快、虚实和谐、提携舒适、线条柔和,整个壶体显得大气而又不失雅态。此壶为一弯流,嘴头处理干脆利落,略微下沉,呈外伸飞逸之势。
扁圆钮与壶身相应和,压盖微鼓,耳把随圆,与壶嘴同样呈外伸之势,整个壶在横向感觉张力十足。圈足挺立,整款壶线条明细,扁而不虚。紫砂“凤鸣壶”实用而雅致,细节精细,大处舒展,实为赏心悦目的好壶。
2、紫砂“凤鸣壶”的意趣
紫砂“凤鸣壶”的一个绝佳之处,在于壶器将凤凰的形象融汇于器型的设计中。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又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
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盘”。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
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以来,凤凰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郭璞《尔雅·释鸟》记载,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
《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6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鸟纹的雕刻形象,这双鸟纹应是古代凤凰的最早记载。
抽象的凤凰形象与高雅的紫砂艺术相结合将会是一段不朽的佳话,值得收藏。细细探究紫砂“凤鸣壶”造型的来源,才发现其身上赋予的浓厚的凤鸣传奇,才了解它所蕴涵的祥和气息。
3、紫砂“凤鸣壶”的光货艺术
紫砂“凤鸣壶”属于光货,它虽没有华丽的外表,却以其朴素的自然形态、简洁明快的线条诉说着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使之具有高雅脱俗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化风格。“凤鸣壶”对面、线、角及线条的不同处理,使壶器呈现出清秀的造型风格。该壶的造型之美,它是曲线与直线巧妙组合的艺术之美,进而形成了古朴雅致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