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壶、玩壶也有八九年了,当年入坑也是因为都说紫砂壶透气,说来惭愧,具体怎么透气至今还没个概念,今天看一壶友的测评,瞬间就理解了,在这给大家分享出来,也让大家看看透气性到底是个什么现实反应。

首先,拿出青石板,因为青石板对阴湿的水迹水痕表现的较明显,大家应该都见过阴湿的石瓦,会有清晰的变色。

第一把是40-60目的黄金段,第二把是目数较为细腻的底槽清,第三把是普通紫泥壶,透明那个就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普通玻璃烧杯。

要说明的一点是,黄金段泥和朱泥的壶一定要温壶杯,要先用50度的水温壶,不然容易惊裂。普通紫泥倒还好,至今没见过惊裂的。

然后注入100度的开水。

拿起烧杯,并无水迹、水痕或阴湿,石板也没有颜色变化。

拿起黄金段泥,很明显,阴湿了一片,石板这一块明显的颜色加深。

拿起底槽清,发现并无水痕,可能是因为这把壶目数太大了,透气性受到了影响。

然后是普通紫泥,有一点点阴湿,拿起来的瞬间就干了,本来挺明显的,但拍出来的照片上体现的不是特别清楚。

为了看看段泥的透气性是不是偶然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响,把壶中的水倒掉,重新注入开水。

稍作停留。

拿起段泥壶,水痕是不是很明显,阴湿了一圈,这也充分的说明了紫砂泥的透气性。

看完这个各位小伙伴是不是对紫砂壶的透气性有个明晰的感觉了?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