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代瓷器,常常被人们当作财富、品味的象征。长期以来投资者追逐的热点一直是明代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精品瓷器,可以说它们是瓷器投资中的“绩优股”。然而近年来,藏界逐渐认识到晚清、民国瓷的独特工艺价值,纷纷将其纳入怀中,等待它们“一朝成名天下知”。
其实,自2011年起,晚清、民国瓷器的价格,就有势不可挡的态势,中国保利在2011年春拍上,一件清光绪御制松石绿地粉彩“大雅斋”仙芝寿桃大缸(一对)以701.5万元成交。
2013年,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光绪青花“天下第一泉”大盖罐(一对)以264.5万元成交。
买古玩免不了“打眼”“吃药”。然而,市场上流通的晚清、民国瓷器,总体来说,其真品率要比清三代的高得多。现在,官窑和清三代瓷器的仿古瓷,连老藏家都难辨真伪,一般投资人买到仿品的概率也极高,一旦买错,将是损失巨大。而晚清、民国瓷器,因存世量较大,只要稍加比较,透过照片就能分辨大概,除非精仿。那么,作为瓷器爱好者,如何在大量存世、却被遗忘的晚清、民国瓷器中,找到下一个投资收藏的领头羊呢?
民国早期上海的瓷器批发部
实际上,留存到现在的晚清、民国瓷器,大多是日用瓷,属于旧货,不入雅玩,故而收藏价值不大。再加上晚清、民国是万象更迭的时代,历史巨变牵涉到社会的诸多领域,其触角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工艺,其种类之丰、造型之绰、纹饰之多样,是任何时期的瓷器都无法比拟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晚清、民国瓷器最值得投资?
浅绛彩瓷
首先是存世时间极短的浅绛彩瓷,它们如同清早期珐琅彩瓷昙花一现。浅绛彩瓷到清咸丰至同治年间才有,而到民国早期就已经绝迹。也就短短的60年之间,其制作量远远没有同时期的五彩、粉彩、青花瓷器多。这一阶段中国内忧外患,战争连年不断,可以说优秀完整的浅绛彩存世并不多,物以稀为贵。
新粉彩瓷器
同样值得收藏投资的,是1920年代的新粉彩瓷器。这一时期,浅绛彩瓷因容易掉彩等原因,不适合作为日用器皿经常触摸和使用,并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当时,出现了以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刘雨岑为领军人物的新粉彩工艺,后人称之为“珠山八友”,其作品是对浅绛彩的继承和发扬。(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鹤仙,“珠山八友”实则是十个人。)其实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珠山八友”的新粉彩作品就是权贵富豪、商贾文人的抢手货,成为收藏家们追慕的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