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白陶和瓷器的区别,应该把陶瓷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今日的日用器,这一类相对好分一些,人们为了今天的实用性观赏性功能制作,对于陶瓷成品有着明确的目标。

另一类则是历史遗留器物以及今日按照古代工艺仿制品、再造品,这一类是陶或者是瓷,其界定更为困难。


1、按照釉划分
釉面是否施釉,这是最简单的划分方法有釉为陶,无釉为瓷。
然而,学术界有东汉釉陶的概念,春秋到唐宋的千年之中,大量的出现了有釉的器物,在收藏界有人把春秋时期带釉的东西称为“春秋原始青瓷”却又把汉代带釉的器物称为釉陶,这些器物的工艺达不到瓷器那么复杂,此外紫砂以及,日本某些如志野烧、备前烧等陶瓷,也很难定义为瓷器!


瓷器表层通常有高温釉,使得器物表面有光泽。而陶的表层没有釉或者是以铅为溶剂的低温釉。瓷器烧制过程中的高温釉是高钙石灰釉,其成品釉明亮有光泽,而陶器表面的低温釉温度在800度左右,外表相对瓷器较为粗糙。而且釉陶表层的铅对人体有害,这种陶器通常被作为陪葬品。


2、吸水性
瓷器几乎不吸水,陶器一般会具有吸水性:


3、声音
瓷器声音清脆,陶器声音沉闷


4、用土
陶:普通粘土
瓷:高岭土


5、按照烧造温度
烧造温度,相对来说就科学化很多:
陶器烧制的温度通常700到800度高温之间,如果使用高岭土,温度会达到1000度。瓷器的烧制温度为1200度,现代官方研究瓷器烧制1100度以上温度即可。


6、气孔率
陶和瓷的气孔率不同:
陶:气孔率约为12%-38%,透气性好,质地疏松。
瓷:气孔率约为2%-8%,透气性差,质地致密。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