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在唐代开始兴盛,唐代瓷器主要是以越州窑青瓷为主,到宋代发展到第一个高峰,发展出五大名窑、八大窑口,今天,小编要带大家欣赏一下,唐宋的国宝级瓷器。


唐、五代
1、青瓷花口碗,五代,临安钱氏王族墓出土,秘色瓷属于越窑精品,是专供皇家的。现藏浙江临安博物馆。
2、越窑青瓷瓜棱执壶,唐,酒具,1974年浙江省宁波市出土,高22.6厘米、口径10.2厘米,器喇叭形口,长颈,短流,腹部作瓜棱形。现藏国家博物馆。
3、青瓷褐彩云纹罂,五代,临安钱氏王族墓出土,高66.5厘米,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通体施釉,釉色青黄、润泽,胎质细密。整器高大、规整、秀美,纹饰生动,体现了唐越窑窑匠高超的制瓷技艺。现藏浙江临安博物馆。
4. 青瓷葫芦尊,唐,盛器,1956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高17.6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7.4厘米,该器呈葫芦形,造型别致,釉色晶莹。现藏国家博物馆。
5. 白瓷长颈瓶,唐,盛器,1957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高22.2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7.2厘米,唐代白瓷生产以北方地区为盛,邢窑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内丘县一带,其产品色泽如雪似银,叩之铿锵有声,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现藏国家博物馆。


宋代瓷器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称,民间另有耀州窑、龙泉窑、磁州窑、景德镇青白瓷及其它一些地方性小窑口。
汝窑:汝瓷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因为历史上汝窑的烧造时间仅20年,因此汝窑瓷器的存世量非常少,任何一件汝窑瓷器到了今天都是稀世珍宝。据统计存世的汝官窑只有67件半吗,均存在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之中。


官窑:宋代官窑瓷器是宋代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官府直接管理。有北宋、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数量极少,但是其烧造技艺和艺术价值却是最高的。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宋代陶瓷史中·有重要的地位。哥窑瓷胎多为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这是哥窑的主要特征。

钧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由于宋徽宗崇尚道教,因此,此时期的钧窑烧造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技艺达到高峰。从色泽和纹理的艺术表现来看,当时已经做到可随心所欲的控制窑变,此技术已经失传,至今无人能仿造。

定窑,北宋中后期开始为宫廷烧造瓷器。定窑始于唐代,但真正兴旺是在北宋及金,至元元代而终,定窑以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史称"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是从邢窑发展而来,但随着发展,定窑也在变化。


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始于唐代品种有黑釉、青釉、白釉、白釉绿彩和茶叶末釉、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后以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曾经为朝廷烧造“贡瓷”,元代开始走向衰落。

磁州窑始于北宋,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在北宋中后期达到高峰,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中国瓷器绘画装饰形式,以磁州窑为始,磁州窑的发展为后期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诞生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龙泉窑青瓷是始于南北朝时期,在浙江龙泉烧造的青瓷,在南宋时龙泉窑达到高峰,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


景德镇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宋元时期,以景德镇窑厂为主及其它一些窑场烧成的一种瓷器。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