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朝,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宋词,是闪耀千古的文人骚客,是先天下而忧的范仲淹,是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可是宋朝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上的辉煌,在瓷器制作上更是独领风骚,著名的官窑系统五大名窑和民窑系统的八大窑系,在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名窑中,又以汝窑为首,宋以后千年,汝窑“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五大名窑,汝窑为魁!

说起汝窑,我们就不得不说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汝窑作为魁首,排在第一,“汝窑为魁”。

关于汝窑,历史上的记载很多,但流传有序的汝窑真品却非常稀少,以至于以讹传讹的民间说法非常多,自称汝窑真品的赝品更是层出不穷。我们经常在电视台的鉴宝节目中看到民间收藏爱好者,满怀希望的捧着自己的“汝窑”请求鉴定,甚至会讲出很多绘声绘色的传承故事,但事实往往是残酷的,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想着捡漏暴富的,大多是捡了雷。

对于汝窑的认识大多数人停留在它很贵,很少的粗浅认知上,我们在电视剧中偶尔也会闹出笑话,比如在一部电视剧里,有个演员抱着一个青花大瓶子,说:“这可是汝窑。”让人啼笑皆非!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不是今天才评定的,南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里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芒”,是一个专业术语,一是指碗的口部是涩圈,没上釉;另一说指的是光芒,指白色刺眼。明代王世懋在《二委酉谭》中说:“宋时窑器以汝州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明朝人把北宋的官窑置于汝窑之下。

其实,汝窑在北宋当朝已经是非常名贵的收藏瓷器了,以后,凡藏宋瓷之人,言必称汝窑。曾经有一位民间收藏家说:“非汝窑不藏,其他东西都不要。”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却没买着一件,可见汝窑之稀有。

汝窑的命名和窑址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的八大系统除了官窑和哥窑外,其他都是以窑口地址作为命名的依据。顾名思义汝窑就是宋代汝州所烧的窑,历史上关于汝窑窑口地址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就是河南汝州境内,主要推测在临汝县。直上世纪80年代,

在河南宝丰清凉寺的考古发掘中,才最终确定了汝窑地址,距离宋都东京汴梁大概250公里。

汝窑珍稀,历历可数

汝窑稀少,少到什么程度,存世有几件,都可以一一历数,而且每件的传承秩序非常清楚,决难假冒,为什么汝窑就那么少呢?

汝窑的烧造时间太短,只有区区二十来年。南宋学者周煇在《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他在南宋就觉得汝窑“近尤难得”了,那今天就不是“难得”了,而是不得了。

周煇的记载还告诉我们:汝窑不是官窑,是“供御”的,釉料里掺有玛瑙,非常名贵,瓷器出窑了,要先让宫廷挑选,宫廷挑剩下的才可以卖掉。这一点也解开了大家的一个谜团,在宝丰发现的汝窑旧址出土的瓷器品质不一,当时专家们很疑惑,有的跟清宫旧藏汝窑非常一致,有的却品质不堪。

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在雍正七年(1729)的时候, 雍正皇帝命宫中太监对汝窑瓷器进行统计,当时皇宫里共有31件汝窑。其实,当时对汝窑的判断不是很科学, 因为颜色的相近,有时会造成汝、官不分,或者汝、钧混淆,可能会造成一点误差。

雍正至今又过去300多年了,现在存世多少汝窑呢?目前一个比较可靠统计, 2015年,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汝瓷雅集》一书中称“世界各地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传世汝窑瓷器”共有“90件”。可能还有部分汝窑在私人藏家手里隐世不出,统计不到,但即便有估计也绝对非常罕见。

存世的汝窑都是传承有序,有明确“身世”记载的,而且绝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收藏,几乎不可能上市流通,所以,如果今天谁能在民间收到一件汝窑真品,可能比彩票中大奖都难。汝窑绝对是稀世珍品,想看汝窑的第一选择是台北故宫,那里的汝窑收藏最多,有21件,另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也都有收藏和陈列,想看汝窑真品,去这几个地方就没错了。

民间收藏界对汝窑的热衷,反映到赝品的盛行,经常会有民间藏家神秘地说:“我收到一件汝窑,绝对真品”配合的是一段故事,其实,慨文真不想打击他们的收藏热情,但这个事情又特别残酷,能收到赝品的也是花了不小的代价的,对汝窑的热爱,让他们产生盲目自信,您想想,自北宋起汝窑即为珍贵藏品,全世界藏家和官方机构收集了上千年,才确认收集了90件真品,怎么您就运气那么好?随随便便就能买到一件?

汝窑稀少,而且精美,件件都透露着浓郁的艺术气息,被历代藏家珍视。史上文献记载中,颇多溢美之词。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有一段记载: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

共16件!这是进贡给宋高宗赵构的,不要小看区区16件,这可是宋代所有的历史文献中记载汝窑最多的一次!

汝窑交易,价值连城

汝窑的拍卖纪录至今有3次,

1992年12月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斯蒂芬·君尼库克三世收藏的北宋汝窑盘以154万美元成交。以现今的汇率来计算,那时候的154万美元到今天可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是一个很小的汝窑盘子,直径8公分。这个盘子有点儿扭曲变形,估计当时烧出来后,工匠一看是次品,顺手就给扔到废料堆里掩埋了。后来出土后,就被人收藏了,成为珍品。

2012年4月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阿尔佛雷德·克拉克夫人旧藏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1.85亿港元的价格落槌,加上佣金共2.0786亿港元,创出汝窑拍卖新纪录。

2017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曹兴诚私人收藏的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以2.6亿港元的价格落槌,加上佣金共计2.94亿港元,再次创造出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因为汝窑的崇高地位,很多人就特别想收藏到汝窑。汝窑非常难得、稀少,即使你碰到它,可能也买不起。碰见汝窑的机会非常罕见,但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参观的机会。

仿造汝窑,历代不绝

宋徽宗后,历代皇帝都对汝窑非常推崇,历代都有进行仿制,但只有到了清代,因为雍正皇帝对汝窑非常赞赏,所以官窑下了大力气来仿制,雍正时期仿汝窑的成就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瓷器厂用现代化手段对汝窑进行仿制,也做出很多精品,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大量赝品充斥市场。后来由于汝窑窑址的发现,大家知道了汝窑除了天青色外还有别的颜色,所以,仿制的赝品也是五花八门,号称是出土的东西,欺骗性很强。

河南汝窑窑址附近的一些造假者,先把一些假货埋到地下,然后制造机会,让目标客户“无意”间,凑巧看到他们“不小心”挖出了东西,造假者往往装成朴实的当地农民,连泥带土现场挖出的“宝贝”欺骗性太大了,客户自己眼瞅着挖出来的,能不信吗?可他也不想想,这世界上的事怎么这么巧合啊!那么珍贵的东西为什么就偏偏遇上他?天上的馅儿饼就砸的那么准呢?就不会把牙砸掉吗?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