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
1. 什么是小金刚?
小金刚产自印度尼西亚,是一种果树的果核,经过脱肉打孔清理后成串,具有一定纹理,硬度较大。
2. 金刚的独特之处?
经过盘玩,汗液中的沉淀物会渗透进果核表面,金刚菩提可以因此包浆变红,搭配上原有的纹路,成果很好看。金刚不怕水不怕汗,是文玩里的糙汉子,只要耐心盘,人人都能玩出来。
3. 皮色问题
金刚本质上不存在皮色的区分,皮质好坏看油性,看珠子刷完以后是否油亮,市面上常见的各种皮色如姜黄皮、紫红皮都是商家自行归纳的,甚至很多姜黄皮是氧化后染色的结果,一味追求皮色只会踩坑。皮质有偏黄的,有偏红的,能刷亮能盘红就是好皮。并没有严格的某一种皮色对应某一种颜色包浆的说法。
4. 龙脊
龙脊就是瓣线两旁凸起的肉,连成一条线就是龙脊,双龙脊往往是好货的标配,即每条瓣线两边的龙脊都是连贯的。
5. 瓣数
金刚以五瓣居多,瓣数对价值的影响并不大,主要还是看肉度、纹理、桩型、密度。
6. 肉度
纹路饱满凸起的地方就是金刚的肉,肉的好处在于1.好看。2.包浆有充分的沉淀空间,后期盘玩效果更好。所以金刚越肉越好。
7. 桩型
按桩高划分,大类分为高庄矮桩圆桩。桩高和直径达到10比10以上就是高庄,达到10比9之间就是圆桩,达到10比8到10比9之间就是矮桩,达到10比7到10比8之间就是南瓜桩,达到10比7以下就是飞碟桩。
按形态划分,大类可分为梅花桩和闷墩桩。梅花桩就是像梅花一样的五角星型,闷墩是指两头平整四方四正的桩型。
选购篇
8. 尺寸,颗数?
长串固定是108颗,我们这里加上备籽会给120颗。单圈没有固定数量,一般会根据手围多给备籽,尺寸越大籽越少。手持则更没有标准,完全根据个人喜好定制。
9. 色差
可能导致色差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大汗浸泡导致木质纤维层被破坏。
2. 籽本身密度不均。
3. 籽并非同树籽导致皮质不同。
4. 盘玩进入到上包浆期,成熟度高的籽会率先渗透包浆,是暂时色差。
以上几种情况只有第四种属于正常现象。果实采摘为同时进行,不可能保证成熟度完全一致,这一先后上包浆的时期就是行业内俗称的“尴尬期”。
10. 开裂
俗话说“无裂不金刚”。果核类文玩出现裂痕十分正常,是温差和空气干燥导致,只是表皮裂纹,不会导致籽整个裂开。出现裂痕不必担心,带汗盘玩即可愈合。
11. 断齿
金刚硬度较大,磕碰容易断齿,尤其是清理过程,籽和籽之间发生碰撞,很容易造成轻微断齿。小断齿实数正常现象,包浆出来以后会覆盖住,无需在意。盘玩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磕碰,以免包浆后的珠子再摔断齿。
12. 黄尖
黄尖是金刚表皮黄色凸起的尖点,是盘不红的,遇到黄尖籽要毫不犹豫地剔除,黄尖通常只有泡水后才能明显看出,所以精挑金刚下水泡透检查黄尖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13. 怎么选?
基本要求,沉水,同树籽,没有糠籽黄尖和较大的断齿。然后就可以根据眼缘,选择纹路桩型最符合新意的串。
盘玩篇
14. 怎么清理?
我们售出的金刚菩提都是工厂深度清理,但对于纹理较深的缝隙清理效果有限,还需要到手后用纳米刷或者钢丝刷再次清理一下,可以沾水刷,清理完成后就不要再用钢丝刷,因为钢丝刷过度清理会造成划痕。比如下图这样。纳米刷可以随意使用,不会对果核造成损坏。
15. 怎么盘玩?
清理干净以后就可以上手盘刷,裸手也行,戴手套也行,其实区别不是很大,前三天最好纯刷,等到表皮刷亮了,就可以上手盘玩,搭配猪鬃刷使用,珠子会进一步油亮红润。
16. 为什么要沉水
为了选出成熟度统一且达标的籽,不沉水的籽往往硬度、密度都很低,籽内壳较薄,拿在手里轻飘飘的不说,更大的弊端在于,盘玩后期的包浆也很薄,甚至只能止步于变色阶段。市面上常见的密度轻的籽比如蛤蟆背、佛手,很少有能玩出厚重包浆的。
17. 要不要上油
千万不要!油会形成氧化膜,阻碍空气氧化,进而阻碍包浆,而且油残留在缝隙中会变黑。前期打底甚至连脸上的油脂也不要蹭。在上包浆阶段可以碰触少量油脂,比如皮肤出油、少量护手霜,但也仅仅是少量。
18. 刷子的选择
清理大面积果肉用钢丝刷,清理缝隙残留果肉用纳米刷,打底刮瓷(指初期把表皮刷亮)用纳米刷或者猪鬃刷,从盘玩阶段起只用猪鬃刷就行。
19. 多久能变色?
变色很快,只要上手刷了就能变色,但变色不等于包浆,变色是珠子本身变红,包浆是汗液里的沉淀物渗透进木质纤维层堆积而成,要完成包浆起码是半年以上时间。
20. 能玩出来吗?
只要是一棵树的籽,并且密度统一没有虫眼坏籽,都是可以玩出来的,具体多久,就看个人体质和珠子本身的皮质密度了。一般来说,手汗多且黏,包浆更快,反之手干的,包浆就慢。珠子密度越大,包浆速度越慢,后期包浆效果越好,密度轻的籽因其表皮更容易被渗透,上包浆更快,但因为果壳薄,包浆不会太厚。通常来说,刷个一星期就能挂瓷(指表皮透亮),但要玩出包浆,起码要半年以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