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泥料之中,有一种泥堪称紫砂中的精品,这便是朱泥。然而在朱泥之中若还要评出魁首的话,大红袍则当仁不让了。关于大红袍名字的由来,民间或有传说,称其与福建武夷岩茶“大红袍”有关。大红袍茶树,早春萌芽时,茶芽呈红色,远观通树红艳若火,恰似红袍披身,故得名“大红袍”。大红袍之所以称为朱泥中的极品,行内之人概括了三点,即“一少、二难、三奇”。
“一少”指其矿料极其稀少。从泥料的归属看,大红袍首归红泥类,次属朱泥类,是朱泥中的极品。原矿零星散落的分布于朱泥矿层之中,即为质地纯正的嫩泥风化后陷落于朱泥矿层之间,有着“泥中核”之称,挑选实为不易,出矿量极低。
“二难”将其制作和烧成难度很多。大红袍泥料张力低,收缩比远远大于紫泥系,制作时不易掌握泥性,且黏土物比例大,黏性极好,制作时易粘工具,难于成型,若非制壶好手,极难制作。而在烧制时易起节皱、开裂、塌陷、变形,窑温轻者则偏黄,重者则气泡变形,成品率较低,经常遇到一窑三把壶全部烧裂的情况,令人扼腕痛惜。
“三奇”说的是养泡效果奇特。大红袍虽属于朱泥,然而其砂性却是所有朱泥中独有的。作品烧成后,质感强烈,透气性极好。朱泥作品一般烧结度相对较高,透气性能差,然而令人神奇的是,大红袍作品,使用初期,壶面会有水珠不断渗出,经过一段时间泡养,形成包浆后,则无水渗出。泡茶时不夺茶香,易展扬香而聚甘柔,尤以适宜冲泡乌龙、岩茶等。
大红袍泥料的紫砂壶到底哪里好?现在大家了解了吗?
大红袍紫砂壶,色泽艳丽,气质高雅,名为大红袍有鸿运当头之意。请你依据结构紧密,质感绵密,手感扎实,冲泡后色泽越发红艳,容易呈现包浆之美,是不可多得的泥料。
大红袍紫砂壶的鉴别,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从颜色上鉴别
大红袍属于红泥科目,一般的红泥原料为黄色,烧制后呈红色。大红袍却极为独特,它的天然泥料就为红色,烧制后,红色越发鲜艳夺目,因此大红袍有泥中贵族的称号,这是普通红泥紫砂壶无法媲美的。
二、从声音上鉴别
大红袍泥料扎实,所以烧制而成的紫砂壶十分厚重敦实,拿起壶盖与壶体碰撞,能听见铿锵之金属声,用手轻弹可听见清脆的响声,这都和它泥料中含铁量较高有关系。
三、从产地上鉴别
大红袍产自宜兴,丁山赵庄山、黄石黄岩心,可以说这是丁蜀特有的泥料。此泥料为矿石时,就呈红色,烧制后,更为夺目,且气质高雅,热水冲泡后会呈现红中带紫的色泽,这是其他泥料无法比拟的。
经过长时间泡养,会形成包浆,更是红润艳丽,感觉似有一层油脂包裹,十分难得。
四、从泥性上鉴别
大红袍泥性十分娇贵,张力较低,但其收缩的比例可以达到其他紫砂泥料的三倍,不可控因素较多,所以制作工艺难度大,不易成型。所以烧制后的,大红袍紫砂壶,手感十分绵密,由于泥质较紧,会有紧致的感觉。
因为其搜索比例大,所以烧制后容易起褶皱,开裂变形,因此它的成品率更低,在鉴别时,用手慢慢抚摸都能感受到。
在烧制时窑温的高低,也十分影响它的成品率,窑温低时泥色不宜反应,成品颜色不够红润,窑温高时又容易起泡。
了解以上大红袍紫砂壶鉴别方法之后,各位壶友可以多观摩,摩挲此类紫砂壶,对照鉴别方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