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红泥,大家提的较多的是朱泥,因为朱泥有个变态的收缩比,而且不易成“大器”,大红袍提到的相对较少,因为“据传说”大红袍绝种了。今天在这里分享一下大红袍泥料的特点,说的多或不对,欢迎大家指导批评。

照片中的泥料中国陶瓷博物馆哦~

大红袍是接近底层表面粘土岩的一种,硬度大,分布散落且少,开采必须用到硬器来“抠”,主要矿物成分有高岭石、石英、白云母、氧化铁,泥质较细腻、密度高、结晶度高,大红袍在练泥过程中通常会加入天然铁红粉,用以提升红色,因此窑烧后壶表色呈会表现出大红色。

大红袍泥料有以下特点:

一、收缩比

虽然大红袍泥料的张力很低,收缩却同朱泥,大红袍收缩比也很高,达到了紫泥系列泥料收缩比3倍之
多。

二、烧窑形变大

大红袍烧结过程中易开裂、塌陷、变型,且对窑温的要求略高,通常控制在1040℃,成品率低,约在百分之60(这里说的是小品,大壶更低),窑温过低呈色偏黄,窑温过高又容易起泡,红泥系的泥料都有点不好伺候。

三、烧结质感

烧结后壶表质密、紧实,颗粒感较为细致,砂质细小,表象沉稳、扎实,颜色红润,甚至会表现的有些红艳,质感、润感强烈。开水冲淋会产生较大色变,由原来的大红色变成红紫色。

四、包浆易成

这也是很多壶友钟情于大红袍泥料的原因,适合轻发酵乌龙茶,泡茶柔顺,逼香快,泡养色泽红艳古润,通常2月内即有包浆质感,不像段泥系,需要至少半年之久。

五、价格贵

因为矿料有限,开采难度大,分布零星,其价格也非常贵。就拿普通紫泥作比较吧,纯料大红袍紫砂壶的价格是普通紫泥壶的四十倍到五十倍。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