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红豔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比较稀少的泥料之一;良者稀而贵,劣者多而廉。

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形成,必须产生于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和骚人墨客的参与,紫砂壶上“金石文化艺术”的形成也同样如此。

民国徐珂在《清类钞》一文中描述道:“泥初出山时,大如煤块。舂以杵,必数次,始取其较细者,浸之於池,经数月,则粗分子下沉。其最上层,皆有黏性,乃取以制器。”这是一种典型的手工加工方法。

窑温:约1080度C。

收缩比:约30%。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

泥性:低张力,收缩比几达紫泥系的三倍,製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于增添红泥豔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

难度:易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品率不及二成。

特点:质感绵密、紧实细緻,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豔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

冲茗特性:使用须先温壶,亲茶性高;泡茗浑厚醇和,柔顺富口感,颇具泥中王者之风;故壶友们暱称为:茶客杀手~大红袍。

冲泡建议:适合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

大红袍紫砂壶烧成后,由于泥团粗细悬殊,烧成时体积收缩不一,外表粗颗粒略有凸出,又富有滋润光泽的质感。犹如天津鸭梨的梨皮状,而疏松的内壁因泥料矿物组成和团粒堆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

视触本泥之成品,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大红袍紫砂壶用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实堪名列极品级名朱泥而无愧!

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时间之掌控要求较高,乃茶艺高手不二之器。因冷热收缩较大,故应于使用前确实温壶之动作;冲养日久,温润而富深度,美不胜收令玩家爱不释手。

总结一下,大红袍泥料珍贵就是因为:泥料稀少、成型难、报废率高、泥料精细温润、容易泡养。因冷热收缩较大,故应于使用前须有温壶之动作;冲养日久,温润而富深度,美不胜收令玩家爱不释手。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