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3(-5)米;小枝开展,灰色或淡白色,无毛。叶集生枝顶,近于轮生,革质,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8(-13)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于圆形,边缘反卷,上面深绿色,具光泽,下面淡灰白色,中脉和侧脉显著凹陷,下面凸出,两面无毛;叶柄长1.2厘米,无毛。
花芽长圆状锥形,顶端锐尖,鳞片倒卵形,外面无毛,边缘具微柔毛或细腺点。花单生枝顶叶腋,枝端具花1-4朵;花梗长1.5-2.7厘米,无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长3.5-4厘米,直径约5厘米,5深裂,裂片开展,长圆形,顶端微凹,被微柔毛,花冠管长1.2-1.5厘米,向基部渐狭;雄蕊10,不等长,长2.7-3.5厘米,部分伸出花冠外,花丝扁平,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圆柱状,长7-9毫米,褐色,具纵沟,无毛,花柱长约3.5厘米,无毛,柱头5裂。
蒴果圆柱形,长3.5-4厘米,直径约4毫米,具纵肋,先端截形,花柱宿存。花期3-4月,稀5-6月,果期7-10月
扦插
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
嫩枝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
肥水管理
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开花前为促使枝叶及花蕾生长,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长期、开花期肥水要求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缓慢时要控制肥水,以防烂根。杜鹃花喜湿润和凉爽的环境,北方气候干燥,应及时浇水并喷雾,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浇花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也可将西瓜或西红柿切成小块施入,对于改善土质及花朵质量也有良好效果。
整形修剪
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 [4]
花期控制
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冷藏和加温处理,可以人为控制花期。要使杜鹃提前开花,可将其移至温室培养,控温在20-25℃,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这样经过一个半月即可开花。要使杜鹃延迟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杜鹃,让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保持温度2-4℃,盆干时浇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