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小金刚算是文玩圈里品种最多的了,一来是树本身科属种类较多,二来是受产地影响,同样是产自印尼,不同小产地长出来的籽也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最近两年嫁接籽流行,小金刚的品种简直是百花齐放,有主流认可的,比如树王树神花王树祖,也有部分商家自己起的,那就什么幺蛾子都有了,树妖树仙树魔,还有什么灭霸钢铁侠的,你别说还挺有洋味,以后黄皮也别叫黄皮,叫海绵宝宝,红皮也别叫红皮,叫圣诞老人得啦。
言归正传,这些野路子就没必要给大家盘点了,今天我们来挑几种颇具代表性的给大家讲讲,不过您可要听清楚啊,今天我们讲的是品种,可不是纹路了,这品种和纹路的关系就像是车的品牌和车型,奔驰有suv也有跑车,卖跑车的也不止奔驰一家,同理,一样名字的纹路也可能是不同品种,同一个品种的好籽和差籽也可能完全不是一类纹路,关键还是要看它的成串效果,看统一度,看品相,可千万别冲着名字掏钱,这一点切记切记,话不多说,我们开始。
1. 通货
通货严格来说并非是一个品种,它是所有品相太差以至于无法归类的籽的统称。意思就是,长得太丑了,丑到谁也不愿意认的地步。但凡是肉连一点,都能叫个连肉,粗一点,能算爆肉,有个龙脊,就能叫双龙,可通货呢,完全是一手的疙瘩肉,真的是毫无盘玩价值。早年金刚菩提产量少,好货还没现在这么多,就算是通货,挑点整齐的也能凑合玩玩,所以就有了荔枝纹和麒麟纹,甚至有打磨成圆珠的无齿金刚,现在随着印尼种植技术的提升,这三个名字也很少听见了,毕竟有好货卖,谁还卖通货呢?那么印尼的通货都去了哪呢?答案是印度。大家都知道印度人信佛,印度僧人诵经的时候会把菩提子丢进火里烧,菩提子硬度大,烧不坏,顾名金刚。所以啊,你以为菩提子圈子好混吗?竞争不要太激烈呀,不好好发育就只能被拿去当柴火烧
2. 蛤蟆背
早年小金刚还没有这么多名字,除了通货,就是连肉爆肉双龙,蛤蟆背可以说是第一个被命名的品种,这种籽长得很奇怪,就真的很像蛤蟆的背部,肉是挺肉的,但纹路和传统小金刚完全不同。事实上在印尼语里,蛤蟆背的叫法也是不同于小金刚的。早在15年我刚入行的时候,蛤蟆背就已经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热度了,当时一串五瓣蛤蟆背卖到七八百的大有人在,现在呢,恐怕就要去掉一个0了。蛤蟆背是怎么衰落的呢,其实还真不赖籽,主要是怪这个破名字。手串耶,天天放手里盘,起个名字叫蛤蟆背,你你你,你盘的时候就不觉得,哪里不对劲吗?就好比一个大美女起个名字叫张翠花蔡素芬王二妞子李狗蛋啥的,这得多煞风景呀,当时有商家觉察到这个问题,赶紧改名叫 金蟾纹,怎奈何蛤蟆背的名字太过深入人心,再怎么营销也挽回不了了。
3. 龙鳞
龙鳞大概是16年前后流行起来的,在当时看来,这籽的纹路很特别,也很规整。和蛤蟆背一样,龙鳞也是不同于传统小金刚的特殊品种,甚至连产地都不在一起。龙鳞的产地在哪呢,这里就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当时第一个发现龙鳞的人,我们就叫他买买提吧,说有一天,买买提把龙鳞籽运到小金刚产地,拿给当地的金刚大户看,老板一看这个籽,哇,长得有个性嘛。就决定把这个籽买下来。价钱什么的都谈好了,问题来了,这籽还没有个名字。于是老板就问他。
老弟你这籽,叫什么名啊?
买买提说,我,不知道啊。
老板说,你的籽你不知道,你不知道难道我知道,你是不是看不起我。现在就给我起一个!
可这买买提吧,他没什么文化,连给自己家小孩起名都要求助网友的那种,他又哪会给菩提子起名。于是他一拍脑门。
就叫,苏拉威西。
诸位有所不知,这苏拉威西是印尼的一个岛。本来龙鳞产地是个商业机密,只有买买提自己知道,结果他直接拿产地给龙鳞命名,这下全村人都知道了,金刚大户们当机立断,直接跑去苏拉威西找龙鳞,一时间市场上产量暴增,几个月时间,龙鳞的价格跌了近5倍。从大几百一串的中高端跌到一百多一条,现在更是跌到了几十。
哎,买买提啊买买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文化,到哪都要吃亏的。
4. 多瓣
多瓣在印尼语里也是不属于小金刚的,所以是一个独立的品种。这个品种的籽很奇葩,几乎没有五瓣的,连六瓣都很少,一下籽都是7瓣到10瓣,而且各个飞碟桩,曾经很多人误以为小金刚瓣数越多越值钱,可谁曾想这多瓣是嫁接的,一开始产量少还能卖个三五千一串,结果短短一年功夫,也是价格跌了十几倍,现在更是几十块一条就能买到,关于多瓣,以后咱们会专门讲一期,这里先不啰嗦啦。
5. 佛手
佛手又名玄武纹,纹路确实有点像龟壳,挺庄重的,但籽可一点都不重,佛手密度很轻,极少有能沉水的,普遍尺寸很小,6毫米7毫米的很多,也算是填补了一个市场空白,因此深受小尺寸爱好者的欢迎。佛手的产量到目前为止还是很少,因此价格很是扛得住,今年的市场行情依然是大几百上千一串,不过我个人对佛手其实没有太大感觉,因为它长得很像百香籽,纹路特征已经很不明显了。加之密度不行,籽又薄又脆,总觉有点对不起,金刚这两个字。
我们以上说的这几种呢,在印尼语里都是不属于小金刚品种的,树也是不同科属,长出的籽也有区别,到了国内就按照纹路做区分了。早年传统小金刚产量少,因此其他品种的籽都能来一战高下,而随着17年树王问世,嫁接技术越来越成熟,现在这几个老品种在市场上就不是那么流行了,也就只有佛手还能凭借尺寸小这一优势勉强一战。那么17年之后的金刚市场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