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名称:潍坊核雕

所属地区:山东·潍坊

遗产编号:Ⅶ-20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山东省潍坊市

遗产级别: 省

潍坊核雕大约始于清末,并于本世纪初时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它主要是用桃核为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如山水、花鸟、人物及车船、首饰、印章等优秀作品。

“夜游赤壁”在继承明代王叔远名作“核舟”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才华横溢的苏东坡,由于受小人迫害,被贬谪到黄州流放。在他失意的日子里,常常游览山水,作词吟诗,以抒发他的心情。他打听到长江边有个叫赤壁的名胜古迹,于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约了几个朋友,乘小船来到赤壁游览。归来后写下了著名的诗词《赤壁赋》。作品表现了鲁直在船头上展卷吟诵,苏东坡和佛印和尚两人谈笑风生,艄公把橹、抽烟,书僮执扇烧炉,倦倦欲睡,炉上有茶壶,船舷左右有窗8扇,开合灵巧,窗户上浅刻着“山高水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6个字,而门上又浅刻着“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4个字,船蓬椽下有一横匾,上刻“夜游赤壁”4个字,船底还刻有作者姓名及刻制的日期。共60多个字,笔画刚劲,字迹清晰,更巧妙的是,船首垂下一条锚链,由45个小如米粒、细如发丝的椭圆形环联结而成,环环相扣,转动自如。

潍坊核雕的品种主要有车、船、印章、山水、鱼虫、人物、亭台、楼阁等。其中最著名和最普遍的题材是核舟,以东坡游赤壁最为常见。“夜游赤壁”舟上五人,须眉毕见,箬蓬、窗、楫、壶、炉等应有尽有,船舷左右有窗8扇,开合灵巧,窗户上浅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笔画刚劲,字迹清晰。

王绪德在创作核雕作品

王绪德在创作核雕作品

作为中国传统特种工艺瑰宝之一的核雕艺术源远流长,宋代中期就有文字记载,到明清达到鼎盛,近代以山东潍坊的核雕最为有名。“潍坊核雕”以桃核为材料,巧妙利用核胚上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纹理,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景物形象,如山水、人物花鸟等立体造型,以及刻化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吉语印章等。核雕作品布局简练,朴实大方,概括性强,有融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的精髓。“潍坊核雕”经世代传承发展、摸索创新,不断涌现出巧夺天工的传世佳作,2008年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收录。图片所示为潍坊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王绪德在创作核雕作品。王绪德的核舟雕刻精细、玲珑剔透,核舟上面的门、窗都是活动的,可以自由地开启,特别是船尾垂下的锚链由45个小如米粒,细如发丝的椭圆形环连接而成,每节转动自如。

收藏
评论
自己看多无聊,和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