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机制铜币是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开始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宣告结束,历时五十年。五十年中生产的铜元数不胜数,版式多样,极为珍贵者不在少数。
钱币界对于中国铜元中罕见者称之为“十大珍品”。它们分别为:安徽九星十文;安徽方孔十文;江南甲辰二十文;吉林辛丑二十箇;奉天中花十文;四川光绪当三十;广西光绪十文;江西辛亥大汉;袁像大面型十文;哈尔滨军舰壹分。
这次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枚珍品——「安徽九星十文铜币」
【安徽九星十文铜币】
安徽九星十文铜币,材质为“红铜”。从币面来看,所谓“九星”并不符合实际,我可以在币面上看到18颗点,因此该称呼:“安徽十八星铜币”。因为“十八星”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的军旗图案。
「安徽九星十文铜币」是由当时的革命共进会在武昌起义前设计的。这十八颗星代表十八省人民团结革命。
那为什么叫“九星”?因为在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外边的九个星更大,更显眼,可能是根据这种原因就叫成「安徽九星十文铜币」,一直沿用至今。
【安徽九星十文铜币正面】
此币正面中央铸一“六瓣”花星,花星外环铸“安徽铜币”四字及珠圈,珠圈上缘铸“中华民国”字样,下缘铸“开国纪念”字样。左右两侧铸纪值文“當十”二字。
背面中间铸“十八星”图案,图案外环铸珠圈,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 “五花星”。
【安徽九星十文铜币背面】
关于此币的铸造地点,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此币虽标明“安徽铜币”,但实际上它的铸地并不是安徽省,为什么呢?
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铜圆泛滥成灾,清政府为改变这一局面,对全国的造币厂进行裁撤归并。
安徽省造币厂就归并于江宁(今南京)户部造币分厂,成为了军工制造厂。民国期间,时局动荡,安徽省造币厂的生产时断时续,直至1919年才重新恢复生产。所以,安徽省铸造此币的情况就不存在。
【安徽造币厂一角】
那此币是哪个省代铸的呢?这一问题没有肯定的答案,但是根据实物猜测,有可能是江西和湖南二省,因为当时只有这两个省的造币风格与这枚钱币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