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普洱茶是健康饮品,是油腻时代的最好解药,是信息爆炸时代的最好醒脑神器;普洱茶也是精神饮品,品其味,知其性,明自我,遇他交。一个如此会让茶友心驰神往的古老之物,因入口而得健康,因入心而得愉悦。
然市场鱼龙混杂,套路繁多,一个爱茶的小白成长史,多数是惨交学费的血泪史。很多茶友断送在途中,从此不敢涉足普洱茶,这是行业的悲哀。同时也勾起很多敬业的从业者的重视,于是近十年,行业中诞生了很多意见领袖,专家,茶人,火热奔赴在茶“教育”中......
教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教育成为很多商家变相的以营销为目的的洗脑。业内各种流派竞相抗衡,奔走四方各自教育,茶教育变成了一件不那么纯粹和客观的事。加之喝茶本身就是一件个性而又主观的事,各花入个眼。让茶友做消费决策,变成一件愈加云里雾里的事。
近十年来玖爷用专业的商业思维,持续的竞调品牌、市场竞品、产品定价、通路形态和推广路径等,来参悟整个行业的动向和变化,其中也包括被各种营销套路所坑的失败教训的深刻剖析、思考与总结。她站在茶友的视角角度,梳理出一套简单粗暴、工具化的体系,从审茶价,审品牌,审产品线,审产程,审茶饼5个维度【评审普洱茶】,供茶友们参考使用。
利用茶友的“不明白”,牟取暴利的不法茶商无孔不入,只要茶友一天不明白,“一锤子买卖”的骗局就多持续一天。在传统的茶城,在街角的茶店,在网络上的各大平台,处处隐藏着那些擅于截流和套路的人,尤其一些初萌茶兴的茶友,毫无辩茶之力,却被分秒宰割。
这个市场最不缺的是一个很懂茶的人对茶小白堂而皇之的欺骗,这也是整个产业链的通病,茶农考茶商、骗茶商,茶商考通道商、骗通道商,通道商再考消费者、骗消费者,接盘侠永远是那些爱却不懂的人。
玖爷多年来习惯了给收购过的每一饼茶打分评估,一个真正爱茶并长期喝茶的人也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唯有如此才可解开茶背后的所有秘密,以及茶背后的人品。茶品即人品,说的再好再专业,都不代表人品,验茶品才能验人品。
【审茶价】
不多花一分冤枉钱,喝价符其质的好茶,在适合自己的消费预算里,找最好的茶。这是玖爷十余年来和茶友分享的茶价价值观。
一个有良心有态度的茶商,一定有极为精准的定价能力。价符其质是专业力,更是茶品。这是玖爷十余年来对友商的评估标准。
作为普洱茶爱好者和收藏者,“研究定价”无疑是最效捷径,除了有工具方法可依之外,还可通过定价深看背后的茶品和人品。
基于普洱茶行业的供应链的特性,除生产成本外,还包括研发费用、仓储费用、资金占用费、人工费用、营销费用、推广费用等,故终端定价在生产成本的5-6倍之间为最合理范围,太小会影响运营和资金周转,太大有瞒欺茶友之嫌。
在这里茶友一定不要被业内的一种高开低走的定价套路欺骗,尤其是互联网中更常见,把定价有意做高,把折扣做到超乎期望值,3折4折甚至更低,只不过是和茶友玩了一个占尽便宜、欲罢不能的心理小游戏罢了,商家只是为了让您秒出手。这种定价,不是常规定价。
对于终端茶友来说,最难的是估准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原料+初精制工费。我们将从山头茶、拼配茶、中期茶三大品类出发分析生产成本结构及定价:
[山头茶] 市场基本分5派 每年网上都会有透明的各山头毛茶收购价格报表,精细到所包含的古树、老、中、小树的平均收购价格,任一终端茶友都可以参考。
淘宝随便搜有一些知名的研究者的山头茶类的畅销书,可以了解到各个山头更清楚的产量、古茶树量,分布等维度。
1.传统经销体系的品牌做山头茶 走传统经销体系的产品品牌,具备较高的拼配技术,高机器化的初精制工厂。山头茶产品相当比例会山头内树龄拼配、山头内季节拼配、山头内年份拼配。拼配本身没错,为茶品更优,为性价比更高,为茶友到手价具有更高性价比。
但往往厂商的拼配是通过“过虚定价、外山头茶冒充、原料描述不实”等手段,来保证整个通道体系更充足的利润空间。
这类模式因规模效应、高机械化生产、渠道运营高效、技术稳定及成熟,单饼定价应该是市场中低水平,定价过高,就要打问号了。适应人群:大岔子嘴阶段茶友(天生喝不出粗细分别又不计较),初入门热身练手期茶友。
2.私房茶人或中小尖烧品牌做山头茶 核心创始人中无拼配技术力的,在营销方面会强调纯料的重要性;有拼配技术力的,会有自己的拼配作品,山头纯料也会采多地多寨多时段并进行山头内拼配,茶品更丰满厚实又不失山头的个性。
基本从采鲜叶一环全程严格把控、监督和质检,全产程手工为主,甚至紧要环节是还会请高价杀青师傅,少部分会从茶地茶树的掌控抓起。因产程精细、考究且以手工为主,所以只能小而精,无法做到大而全。又因对土壤、树种甚至是阳光要求都比较高,故具备其茶品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点。
茶品基本在6-30个,太多做不过来,也无意义。茶价基本处在市场中高水平。适用人群,不差钱,考究性轻烧、重烧茶友。倘若三年间的产品及其不稳定,没延续性,且山头众多大而全,此类品牌可以果断放弃,这不像是做产品的,像倒料的二贩子,产程、原料、对茶品的描述都不可控,且会加更高的中间成本。
3.朋友圈满天飞的专注源头直播团做山头茶 一种以年轻跑山客为主,偏好讲述山头故事、寨子历史等,转山转寨收茶农手上的初毛茶,因茶农初制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不稳定,且没统一生产标准,故他们的原料收购、售卖方式和产品线特性都呈现出即兴式的特点。
即没有固定和延续性产品线,质量参差不齐,制艺花杂;善在朋友圈、拍卖和秒杀平台售卖;产程删减严重,很多直接从茶农处的初毛茶简易精制、甚至无精制就出售给茶友。
他们更像是把普洱茶当农产品卖,定价也呈现市场中高水平,不稳定,不科学等特性,里面有好货,但淘得到高性价比好货极靠运气和选茶水平。流量能力,锁客能力都比较强,但留存率、追销力较差。其中还是有少部分认真有态度的年轻互联网化团队,会成功逆袭为品牌,但必须要有转型的决心和强大的研习力。
还有一种是专业的茶小妹策划包装机构,同时包装数十个甚至数百个不同调性的茶小妹,是雨水茶、缺陷茶、假茶最大的集散地。此类模式中,70%以上商家强流量,重营销,而弱产品。
大部分抱着“只要茶友一天不明白,一锤子买卖的骗局就能多持续一天。”的经营理念,故定价甚至是市场中最高水平,大部分善良的茶友学费会交于此套路中。
4.茶农直供山头茶 易武茶区、老班章、南糯山、贺开、景迈等一些知名茶区中,确实有少部分大学毕业,互联网运营水平高,营销思维强,且制茶力强的茶农。他们因处在产业链原料供应、源头生产等位置,会原料生产、半成品批发和成品零售不同业务同时进行。
泡品评存、茶文化、茶教育等后端服务相对缺失,且茶农群体普遍相对短视、信用力差、惯于哄瞒欺骗、坐地起价、哄抬价格等,造成其定价相对混乱,但这一群体有诞生品牌的机会,只是难度更大些。适合对某一山头极为偏好、熟悉且消耗量大、精制水平要求不高又不太需要后端服务的老茶友。